桑榆不改青山志 甘洒余辉育未来
养成教育 2020-05-08 分享到:

“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老了,也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是张振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数十年如一日,他把自己夕阳的余晖播撒进希望的沃土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对青年一代皓首丹心满腔爱的高尚情怀,书写了一名老同志对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感人篇章

张振琦1944年11月出生,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沙口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沙口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站长,2009年至2019年多次被评为“国家级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省级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员”、“江苏好人榜”、“港城叶欣仁”、连云港市“十大最美慈善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4年,他所在的村关工委获全国“基层五有五好关工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1月张振琦被入选“中国好人榜”。

1964年,张振琦老师作为一名下乡知青,他从上海来到赣榆边远乡村,扎根基层从事小学教育40余年。2004年退休后,被聘为沙口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沙口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站长。从此,他把自己的天伦之乐延伸到青少年关爱上,为办校外辅导站倾注全力,为扶贫助学努力奔波,为弱势群体解决困难,为失足青年奉献爱心,他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不遗余力、默默奉献。

致力扶贫助学,情暖寒门学子

2004年退休后,张老师没有选择享受生活,而是依然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开始走村入户,对全村适龄儿童及中小学生进行普查,短短两个星期,便跑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了解了全村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

2005年,在一次普查中,他发现3名初中生和1名小学生辍学在家,他马上到学校和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劝说家长让学生重返校园,家长们对张老师的话完全不以为然,为了做通家长的工作,张老师不知跑了多少趟,费了多少口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实在的例子说服家长,告诉家长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无穷力量。张老师的真诚感动了每一位家长,他们也才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终于改变了想法,让4名辍学孩子重返校园。

2006年,为了避免学生因贫辍学情况的出现,确保教育路上“一个孩子不能少、一天不耽误”,他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并多方筹措资金近百万元,成立“沙口村助学基金会”。如今,17名因贫辍学学生受到资助、重返校园,沙口村彻底杜绝了学生辍学现象。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张振琦老人设立沙口村奖学金,该村学生,凡考上本科的一律奖励一千元,专科的奖励八百元,中专生奖励五百元,多年来,共发放奖金四十余万元。在张老师的带动下,村民们经济上再困难也尽全力供孩子上学,崇学重教蔚然成风。

关爱弱势群体,奉献无私爱心

学生小刘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9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整天不务正业,从不关心他。无家可归的孩子,就像个小乞丐,整天在村里游荡,也不上学。张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就主动把小刘带到家里,带他理发、帮他洗澡,辅导他的学习,给他零花钱,给他讲人生的道理。每到节假日,他都把小刘带到家里,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这,仅仅是他关心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

多年前,村民高节的大儿子因病去世。2006年,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二儿子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大儿子治病,高家早已负债累累,哪还有能力来救治这个孩子。张振琦老人知道后非常同情,四处奔走筹措,到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家里联系,争取他们的同情与支持。最终,共筹得善款近6万元,为高家解决了孩子的手术费用。拿着这笔沉甸甸的善款,望着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高节这个堂堂七尺男儿不禁热泪盈眶。2007年,张璐、张祥小哥俩分别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上海艺术学院,然而,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们却一筹莫展,两人每年上万元的学费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看着父母因为自己学费的事痛苦不堪,弟兄俩便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就在全家人已经丧失希望的时候,他知道了,拖着病重的身体,亲自将2000元交到他们手中。当听说孩子们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他当即给了小哥俩每人400元,用于生活支出。

为困难村民送去慰问金、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捐款、为孤寡老人送去过年物资……近年来,他先后向贫困家庭、孤寡老人以及长期受病的家庭捐款捐物5万多元。

帮助失足青年,传递人间真情感

除此之外,张老师还十分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扶教育,始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青年农民刘某,因聚众斗殴打群仗,伤害了别人,2006年被判刑三年。张振琦对刘某非常关心,多次到拘留所去看望刘某,对他进行法制教育,教育他要认识自己的错误,努力改造重新做人,刘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后悔,决心改过自新。2007年,因表现良好,刘某被提前释放。张老师担心他会受人歧视或被坏人利诱,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于是,就特意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联系可靠的熟人带刘某外出打工,让他自食其力。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自2006年至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再没有发生一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热心校外辅导,打造幸福港湾

沙口村是一个以海为田的临海渔村,村民大多以近海养殖、出海捕鱼为生,致使村里的孩子们无人看管,存在很多安全隐患。2007年,沙口村建立了校外教育辅导站,不知疲倦地张老师又自告奋勇出任辅导站站长。他深知建好校外教育辅导站,不仅提高孩子们的安全系数,还能义务帮助他们学习,是一件利村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为此,他倾注了全部时间和精力。以校外辅导站为家,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制订了辅导站活动开展、评比奖励、档案资料、安全保障等各项制度;聘请“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等参与辅导站辅导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沙口村校外辅导站成为赣榆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不断承接着省、市校外辅导站工作交流现场会。

作为站长,张老师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但是他的精神头却更足了。每天,总能看到他在辅导站忙碌的身影。除了负责辅导站的日常工作外,他还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优势,亲自教授英语、音乐。为了练好“内功”,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骑电动车到十里外的新华书店“充电”;为了提高二胡的水平,他自费参加二胡培训。村里给他的补助,他全部用在了辅导站建设上,并自掏腰包购买了象棋、呼啦圈等健身器材,丰富校外活动内容。他多方奔走,争取资金,成立了赣榆区第一家校外辅导站“绿色网吧”。他以辅导站为平台,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每年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0多人次。

“致力关工常舍家,总将汗水润新芽。老牛何叹斜阳短,尽洒余晖献晚霞。”这首诗是对他最好的诠释。老伴患有心脏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每次住院,张振琦老人都是雇人在医院全程陪护,而自己则一心扑在校外辅导站的工作上。尽管家人对他有过埋怨,但他却始终无怨无悔。2012年7月,已经68岁高龄的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他多年的心愿!

夕阳别样红  坚守一线战疫情

疫情刚开始,组织考虑老同志年大体弱没有安排老同志参加防疫工作,但张老师主动请缨,带领几名“五老”积极参加防疫工作,他除了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还主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政策与措施,疫情防控初期,协助村委会做实做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疫情排查。他和“五老”们一起担任村卡口值勤员和疫情排查员。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的威望优势和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张振琦老师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劳着、奉献着,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孩子,他始终不求回报,默默奉献,为关心关爱下一代老骥伏枥、发挥余热。

1588125987118832.jpg

1588126020120570.jpg

1588126029114834.jpg

15881260323957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