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宝三在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任井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亲切交谈。
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营养食堂,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定向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进行培训、帮扶……上半年,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围绕青少年实际所需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来,省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优势和作用,围绕教育、关爱、维权、帮扶青少年工作,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和服务能力,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保障。”7月21日,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宝三介绍道。
多项品牌活动纵深开展
据了解,通过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省关工委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素质工作服务领域实现了新发展。
张宝三介绍,目前,全省关工委以“中华魂”为载体的读书活动中,共组织了200余万名青少年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各地组织宣讲报告团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作辅导报告 5357 场;“三爱”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诗歌、书法、绘画等形式,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团结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通过加强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开设“法制德育讲堂”“四点半学校”等阵地,各地关工委逐步引导了家长大局、责任、担当意识的树立,引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就抓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这一块,目前,全省受教育青少年达 733 万余人。今年,由省委政法委牵头、关工委、公检法司等部门参与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有望在全省129个县实现全覆盖。
张宝三参观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第一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兴趣班
“关爱帮扶”延伸到各州市
以全省关工委建立的留守儿童之家为例,目前已发展到630所,有37.8万儿童从中受益。
2015年,各级政府下拨的救助项目资金达 500 多万元,企业、社会募集的救助资金达 2.25 亿元,受助贫困学生达 24.19 万人;在临沧、普洱、保山、大理等7 个州市 334 所中小学校实施了春苗营养厨房项目;由省关工委牵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单位捐资在全省贫困青少年中实施了脊柱侧凸支具免费矫治公益项目,为16个州市近300名患者实施了矫治。
同时,省关工委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农村发展产业、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列为帮扶重点,通过联合开办青年科技文化学校,建立农村示范点 671 个,其中有的示范点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一些优秀青年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在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省关工委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组织边疆民族地区教师赴京参观学习、培训,开展发展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文化活动,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设“双语”教学班,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动态管理和帮扶做在实处。
下半年,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
张宝三表示,下半年,省关工委将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力争各项工作有更深的实践、更好的成效。
进一步做好品牌活动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强化“三爱”主题教育;扩大创建范围和指导能力,创建基层“五好”关工委;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增强各级关工委帮扶的服务和工作力度,抓好学校、社区、农村示范点建设,做实关爱帮扶项目,抓好农村书屋、脊柱侧凸贫困学生矫治、边疆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培训等公益活动。
“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为广大青少年服务,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张宝三这样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