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立足工作实际,紧扣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创新“1244”工作法,努力探索有为、有法、有度、有效的“四有”工作新局面。
第一,确定一个思路,奋发“有为”。紧紧围绕市委“3815”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决策、服务市委、服务发展、服务落实、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关工委系统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拾遗补缺、加薪助燃的工作特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拓展载体、抓实工作,更大程度凝聚共识、发挥特长、形成合力,努力做到奋发有为、有所作为,实现全市关工委工作的创新突破。
第二,明确两点要求,工作“有法”。一是找准方向。聚焦全市的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积极发挥特长,努力克服短板,切实从大处谋划、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发力,明确了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有所作为、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上有所作为的工作要求。二是打开局面。坚持“打开大门做关工委、敞开胸怀做关工委”,注重统筹协调、加强沟通联络,努力构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着力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局面,让广大未成年人感受到关工委组织的温暖,助力更多的未成年人成长成才,为保山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关工委的力量。
第三,制定四条原则,操作“有度”。一是围绕中心抓工作。坚持关工委设置在党办,以党建带关建,时刻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扣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聚谋划和开展关工委工作。2024年,明确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2项工作上有所作为。二是立足实际抓工作。立足于关工委主要是由离退休“五老”人员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工作的主体是老年同志、工作的对象是未成年人的实际,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力所能及的科学谋划、合理实施、稳步推进工作,做到不越位办实事、不添乱办好事。以文件形式下发《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21项年度具体工作事项。三是创新实干抓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贴近青少年需求,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凡是有利于关工委工作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事情,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实实际际、认认真真的干。2024年,新增创新工作事项7项。四是凝心聚力抓工作。把关工委工作作为政治性工作,团结各级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可能调动的力量,更大范围做大朋友圈,更大程度提升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24年与团市委、保山学院等部门达成合作事项12项,涉及市、县、乡、村四级。
第四,细化四项任务,落实“有效”。一是推动自身建设。坚持工作需求导向,按照“有信仰、有爱心、有能力、有身体”的标准,持续在优化市、县、乡、村四级关工委工作力量上下功夫,采用机关、企业、学校等不同主体之间建立联合关工委的形式,盘活各级各部门现有工作条件,解决基层关工委组织“空转”和“虚化”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建立有人干、愿意干、干得成事情的关工委工作队伍。截至2024年6月,市县两级关工委有专兼职工作人员40人、乡村两级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近6000人。二是畅通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利用主任办公会、联席会议、工作专班等形式,充分发挥好市关工委各成员单位、各级关工委的作用,努力避免出现“摆烂”“甩锅”等情况,做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达到有动作就要有响动的效果。2024年上半年,召开年度工作会议1次、主任办公会2次、到基层召开工作项目推进会6次。三是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关工委是市委政府的关工委、是全市人民的关工委、是全市青少年的关工委、是大家共同的关工委”理念,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风格,发挥各自优势、贡献各自资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做实、做好关心下一代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社会事业。上半年,到基层开展工作调研3批次20余天次。四是打造亮点品牌。树立精品意识、坚持结果导向,推动形成市级和县区关工委都有工作亮点、各地关工委都有工作创新的生动局面。市级开展“红太阳颂·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诗词书画巡展,协调社会捐赠资金2万元、征集作品56副;隆阳区建设“关新书屋”,目前协调资金4万元、书籍2000余册;施甸县打造“大地暖阳”留守儿童合唱团,目前已经出台工作方案;腾冲市建立“猴桥国门关工委试点”,目前正在完善设计施工方案;龙陵县成立“松山爱国主义志愿传承队”,正在开展人员培训等工作;昌宁县举办“同心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于今年7月15日至24日在温泉镇中心学校举办,有26名大学生志愿者、80名留守儿童参加,共筹措经费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