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苗 滋养身心
窗外是初冬呼啸的寒风,窗内是热腾腾的美食。“开饭了!”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七里小学的食堂里,一份份营养丰盛的饭菜端了上来,圆辣椒炒洋葱、土豆片炒肉、热汤……可就在几个月前,这所学校里的孩子们甚至很难喝上热水。
今年9月,受益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安利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展的“春苗营养计划”,七里小学用上了蒸饭柜、保温售饭车等先进厨房设备,即使冬季滴水成冰,热乎饭菜也能照吃不误。由该公益基金会制定的“营养扶贫战略”,5年来共帮扶贫困儿童254万名,投入公益资金2.36亿元。
量身定制告别“黄豆蒸饭”
周一早上沉重的木箱、崎岖的山路和一成不变的黄豆蒸饭,是班明朝对5年小学时光最深刻的记忆。那时候,他所就读的广西田东县新安小学还没有真正的食堂,学生们只能走几个小时的山路,从家里带来生米、土豆、黄豆,到学校的饭棚里蒸着吃。
“以前在学校吃饭,只有米饭没有菜,我有时候头晕……”班明朝这样告诉记者。
只吃谷类和薯类食物,虽然能满足学生基本的能量需求,但从营养学分析,蛋白质摄入量仅为营养午餐标准的1/2、钙和维生素A摄入量仅达到标准的6.9%和0.5%,会导致营养匮乏。
2011年,为6到15岁的贫困儿童量身定制的“春苗营养计划”启动,并陆续在22个省份的贫困地区发起。根据计划“精准支持”的方向,在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春苗营养厨房,配备厨房设备,培训厨房管理员,以期改善贫困儿童营养状况。
新安小学启动“春苗营养计划”以来,班明朝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肉、蛋、奶成饭碗里的“常客”,头也不晕了,彻底告别了“背米上学、黄豆蒸饭”。
今天,像新安小学一样接受该计划改造的学校已达3835所,惠及贫困儿童193万名。调查显示,项目学校的儿童两周患病率低于非项目校1.2个百分点;贫血检出率低于非项目校6.7个百分点,健康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以“知识扶贫”解决“观念滞后”
11岁的云南山区孩子小欣,身高只有1.4米;他的同学们也普遍瘦小。
“奶奶每周给我10元钱,让我买早饭吃;我一般都把钱省下来,买零食和玩具了。”小欣告诉记者,他一周吃早餐的次数基本不超过两次。当被问到学校是否有健康课时,他茫然地摇了摇头……
有调查报告显示,尽管有开展健康教育课的制度要求,但很多学校没有课时保证,健康教育课被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专家指出,只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财力支持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引起学校和社会对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关注。以“知识扶贫”解决“观念滞后”,让公众真正关注儿童营养问题。
就拿2015年发起的“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公益项目来说,未来5年将惠及20万3至5岁学龄前儿童。其中,爱心接力网络公益话题“头顶食物,为5加油”号召网友晒出头顶一样食物的照片,有意思更有意义。一周之内,就有7万多网友捐赠善款120多万元,活动的开展也促进着更多人观念的改变。
促进儿童营养改善效果持久
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指出,“鼓励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儿童营养改善行动”“积极引导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和有关国际组织参与支持贫困地区儿童发展”。
如今,“健康中国”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在当前健康理念和营养政策不成体系、公益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公益组织的爱心集结贡献重要力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据悉,根据“营养扶贫战略”规划,普及营养教育、培育幼儿教师、开展营养课题研究等将被提上议程;通过宣传正确营养观念,全面提升公众特别是父母的营养意识,力求达到儿童营养改善的持久效果。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5日06版)
(来源:人民网 张烁 赵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