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立德树人  奏出协同育人最强音
图片新闻 2022-06-01 分享到:

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关工委

 

关工委在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格与心理的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以及青年教师师德的修养、教学经验的提升与帮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充分发挥老同志、老专家的宝贵资源和优势,加强领导机制、队伍建设、工作聘用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在学生党建、社团指导、结对帮扶、督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公共卫生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时印发《关于成立公共卫生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决定》(昆医大公卫党发〔2021〕23 号),组长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退休部分知名专家、教授,校外(院外)辅导员,学院党支部书记、各系、所、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相关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昆明医科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医大党发〔2021〕116 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结合学院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将关工委相关工作同中心工作、重点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学院重视加强对“五老”的关怀帮助,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看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图片1.png图片2.png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理想信念,在实践中落实“铸

魂育人

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形势政策课,老专家、教授通过自身的求学、工作经历分享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妇幼保健院退休胡梅影老师与学院同学开展《我的故事》分享会,学院退休的张开宁教授分别为同学们开展了《飞扬青春梦  共筑昆医情》《读懂中国 感悟昆医——汲取奋进力量  真做时代新人》讲座,与同学们开展座谈交流……。

图片3.png图片4.png

图片5.png图片6.png

学院定期组织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常态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前往一二·一纪念馆、陆军讲武堂、麻栗坡、柯渡、遵义、石林圭山等爱国主义基地接受现场教育,进一步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感受中厚植爱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能堪当守护人类健康重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7.png图片8.png

坚持多措并举,拓展知识视野,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

学院聘任部分老师教授、专家作为教学督导,定期到学院参与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的评审、各类大赛的指导工作,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宝贵经验。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企业家讲坛、学院“科技节”等活动,聘请企业家担任学院创业梦想导师,鼓励学生申请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片9.png图片10.png

加强对公共卫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挑战杯”等重点赛事的关注,邀请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教授作为竞赛指导教师,以赛事为引领,形成“项目 + 团队 + 指导教师 + 场地 + 经费”运作模式。

图片11.png图片12.png

注重社会服务,培育志愿精神,在实践中服务 “千家万户

学院结合学科和专业特色,通过聘任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为导师,凝聚和建设了一支高素质、优服务、乐奉献的志愿者队伍。打造“健康关系你我他,健康中国我先行”健康宣教、“心系百姓走基层,服务边疆勇担当 ”专项研学、“寻找最美公卫人,担当健康守门人”职业精神培塑等实践品牌,结合公共卫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环保科普行动、结核病防治、禁毒、艾滋病防治等健康宣教、专题研学活动及义务献血、造血干细胞捐赠等各类爱心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世情、国情、民情 、社情,在潜移默化中修身立德,进一步感悟“奉献、友爱、互助”精神, 增强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图片13.png图片14.png

图片15.png图片16.png

学院朱敏老师是教育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退休后依然继续从事禁毒防艾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带领同学制作防艾抗艾海报、小视频、创作主题歌曲,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同伴教育。她参与创新性地制作的《“艾”青春,不“毒”行》禁毒防艾主题作业本,被央视新闻、云南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和官网报道转载,被教育部作为优秀案例在全国试点高校推广,并作为促进高校防艾教育常态化的经验纳入中国疾控中心编写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指南》,推荐给了全国高校。

图片17.png图片18.png

培养良好习惯,增进身心健康,在实践中夯实“素养基石”

学院注重利用“场域化”氛围营造,提升“情景式”实践体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塑。通过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结合日常学生教育管理,邀请刘湘源老师开展《坚守医者初心  共创美好未来》的励志报告会,周萍老师开展《如何适应和规划大学生》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文明行为和良好风气养成,营造阳光向上、求真尚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图片19.png图片20.png

形成了学院 “六位一体”精神文化体系,出版院史 《公卫梦—风雨同舟 40 载》,开展寻访“扎根基层最美公卫人”等活动,打造学院爱卫杯、资助育人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在学生中心打造“导师会客厅、学霸辅导室、公卫青年说”品牌项目,进一步丰富育人载体,加强艺术熏陶、文化底蕴、历史滋养等,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精神境界。

学院将继续加强统筹谋划,认真研究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究,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解决制约关工委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政策和制度机制;学院将坚持发挥“五老”的优势作用,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加大宣传“五老”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遵循青少年和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关工委特点的方法路径,巩固提升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的品牌,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始终充满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