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忠从永平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20年如一日,满腔热忱为关心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奔忙。学校教师称他为学生们的“贴心爷爷”。家长赞扬他“心贴着孩子们”。2006年、2011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国关工委评选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多次被云南省文明办、省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学雷锋先进个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吴德忠1934年出生于云南省永平县一个贫苦人家。在纯朴、善良、勤劳的父亲、母亲的培育下,从小勤奋、好学上进。小学毕业时以优秀成绩考入永平第一中学;初中毕业时抱着教书育人的志向,报考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当小学教师。由于出色的工作和良好的思想水平、文字综合能力,他上中学时的语文教师、后调到县文教科工作的永平一中校长杨炳仁推荐他到大理报社当记者。两年后又被选调到《云南日报》担任记者工作。1973年志愿回永平县,先后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
  吴德忠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切感到,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航标,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他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主持县关工委日常工作后,坚持把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引领青少年爱党、信党、跟党走,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关工委第一位任务,广泛动员和组织“五老”完成好。他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了使教育切合青少年实际,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他经常深入中小学、社区、乡村,向教师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同学生促膝谈心,与家长交流,然后根据上级部署的教育内容,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认真备课,拟出讲课稿,然后到中小学、社区、乡村,向中小学生、社区和农村青少年入情入理、生动形象讲解,有时还给家长上课。讲完后,他又鼓励学生、社区和农村青少年提问题,然后入情入理一一回答。学校老师们说,“吴老讲课,紧贴学生们的心理,用活人活事讲活道理,使学生们入耳入心,明事理,照着做。真是孩子们的贴心爷爷。”20年来,吴德忠结合不同时期学生和社区、农村青少年思想情况,共撰写思想品德教育讲稿40多份,25万多字,为中小学生、社区和农村青少年讲课310多场,受教育中小学生、社区和农村青少年10多万人次;为县、乡机关年轻干部讲党课40多场,受教育10000多人次;还为家长讲课50多场次,参加听讲的家长20000多人次。他的足迹踏遍全县中小学、社区和乡镇。很多中小学生从吴德忠的讲课中得到启迪,勤奋努力,好学上进,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努力工作,成为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骨干。家长们称赞:“吴老真是心贴着孩子们的好爷爷!”
  吴德忠心里时常装着青少年,更牵挂家庭困难的学龄儿童。他生活十分简朴,上下班坚持步行,早点吃一元钱的馒头,住的是简陋的房屋。下乡背的挎包和水壶,用了45年。但他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捐赠却十分慷慨。有一年夏天,县里有5名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后,因家庭困难,无上学费用。吴德忠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钱和上级表彰他的奖励费全部拿给这几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这几名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再表示“吴爷爷心贴着我们,上大学后一定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报答。”10年来,他先后向困难学生捐款6万多元。同时,他还采取走访党政机关各部门、企业和发动爱心人士捐助的办法,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220多万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和患病儿童,并采取结对帮困的办法,动员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资助家庭贫困的986名大学生完成了学业。
  吴老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他在带头做好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发动“五老”开展关爱工作。他利用主动做义务邮递员,挨家挨户给县延安精神研究会、老年协会、老体协和关工委老同志送报纸的机会,介绍本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情况、上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本县工作任务,发动老同志承担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助学助困,扶持农村青少年学科技奔小康。10多年来,他为老同志送报纸8万多份。送到哪里,把动员组织工作做到哪里。在他的带动下,全县数千名“五老”主动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关爱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
  长期辛劳,吴德忠积劳成疾,但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突发急性脑梗塞,被送进医院,在治疗中又查出患鼻咽恶性肿瘤。但他身躺倒在病床上,心仍系着关心下一代。时常向前来探视的老同志和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要继续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建议,希望组织“五老”,坚持以“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进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少年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抓好创“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持久发展。大家深受感动,表示要以吴老为榜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成长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奉献。

(来源:中国关工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