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活动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面对未成年人案件上升的趋势,盈江县突出党建带关建,充分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和作用,利用假期教育“空档”,先行先试,以举办“家门口”夏令营活动为“小切口”,扣好特定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就青少年思想转变的“大作为”,以小家的安宁美好构筑社会的“大幸福”。
聚焦诉求,回应群众当下期盼。盈江县结合未成年人“双下降一底线”“普法强基进校园”等工作要求,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县关工委牵头组织、集结有关部门,围绕90名13—17岁的特定青少年,举办了2期夏令营活动。通过部门联动,面对面平等对话、互动协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助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走深走实的工作局面,切实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同时,利用“夏令营”前后青少年思想转变,在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连心桥”,全力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有力有效推动全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成效。
多彩活动体验,促成教育成果最大化。盈江县精心组织,制定接地气、有特色的课程内容,每期夏令营通过6天的时间,为营员开启“趣味与知识并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彩“法治之旅”。通过军训队形队列训练、法治教育、观看爱国影片、讲授身边好人故事、撰写心得体会、青春期生理变化课程、展示个人才艺、亲子交流活动,以及参观德宏州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中心(犀鸟家园)、德宏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云南省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警示教育基地等,打造普法宣传“流动课堂”,不断巩固和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每天课程过后,组织全体营员,分工合作、共同配合,亲手制作每天的餐食,进一步培养生存意识、生存技能,引导营员学会吃苦、学会感恩,提升其在逆境中的心理抗挫折能力。
多重保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盈江县各相关职能部门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分类施策,共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走深走实,织密“青少年保护网”。深化“1+N”管理模式,将夏令营营员合理分班,每班配备1名教官、配备2名随班教师、配备1名宿管教师,确保每一名营员都有人管、管得好,夏令营活动颇有成效,做到了“学生接受、家长满意、社会认同”。“五老”发挥余热,银发志愿服务队利用自身优势,为营员送物资、送关怀,“以老带小”打通关心下一代工作“最后一公里”;同时,发挥县未司办职能,通过开展“教师与营员”“医生与营员”“教官与营员”“五老与营员”面对面交心谈心、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根据营员特点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做到生活上关爱、思想上关心、心理上疏导,为营员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两期夏令营活动的开展,矫正了夏令营营员的不良行为,回应了社会群众对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期盼,做到了“学生接受、家长满意、社会认同”,为盈江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做了有益探索。下一步,盈江县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其“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盈江县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