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五个聚焦促进未司项目工作
法治教育 2024-10-11 分享到:

古城区自开展未成年人司法项目以来,紧密结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普法强基补短板”“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古城区委政法委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公检法司、关工委等未司项目成员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社区民警、网格员、“五老”宣讲员等普法队伍作用,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重在预防”放在首位,坚持高品质普法,向群众和未成年人传播党的声音,扎实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普法工作。

截图_选择区域_20241011095118.png

聚焦机制创新项目动力。古城区紧扣普法工作目标,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突破卡点堵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运转。出台《丽江市古城区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丽江市古城区贯彻落实<丽江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方案>的实施细则》制定下发了《古城区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古城区未司项目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开会学习印发按照古城区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方案,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做到明确。区关工委积极发挥项目办的积极作用,圆满完成云南省未司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杨霄、唐永健等6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对古城区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获得调研组的好评,积极参加区委国安办到忠义市场开展普法活动。区检察院集中办理了3件国家司法救助案,向3名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的刑事被害人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共计6万元,有效缓解了申请人后续治疗费用及生活的压力;会同公安等部门人员以及社区人员到辖区内的演艺吧、酒吧等场所进行“检查+预防”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雇佣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等情况。区民政局在五一社区成立了古城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室社区试点,完善了古城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了3期能力提升培训,实现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培训全覆盖。招募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服务落地村、居委会辖区热心儿童服务的人员、寒假回家大学生、退休老人、教师等关心儿童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开展与所在社区留守儿童陪伴关爱。古城公安分局结合各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实际,以及上下学时间、放学高峰时段等情况定制护学规划,在中小学校、幼儿园门前道路和车辆行人密集处设立“护学岗”,按照定人、定岗、定责、不定时原则,科学调整勤务模式,维护交通秩序,护送学生过马路,学生进校上课后,民警在学校周边主要路口进行交通巡逻疏导,为孩子们撑起安全“保护伞”。区法院开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在“纳西特色调解室”,区法院与区妇联的同志对一起抚养费纠纷开展联合调解,在工作人员讲事理、明法理的耐心调解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团区委开展“‘号’伴‘童’行”结对帮扶启动暨“五心服务之家”童心港湾授牌仪式举行,为16家青年文明号发放古城区“利剑护蕾”保护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聘书。

聚焦队伍建设,提升软实力。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活动,深入辖区各村(社区)开展包村、联户、到人的普法工作,做大做强专项普法队伍。广泛动员各辖区村社长、网格员、义务巡逻队、红袖标志愿者、义警乡贤等群众力量,对责任区内特殊家庭、出租房、行业场所、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场所开展巡逻防控和法治宣讲、纠纷调处等普法志愿服务活动。区级36 名处级领导分片挂包11个乡镇(街道),建立政法、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包乡镇(街道)制度;11个乡镇(街道)班子挂包村(社区),均明确工作任务清单。组建各乡镇(街道)普法宣传队11个,配备一村一警142人、一村一治保499人、一村一调解212人、重点地区专兼职法治辅导员123人,网格员配备率达到100%;西安街道做到行政、自治、群众、民主、法治、科技“六支力量”全覆盖,推动出租房管理做实做细;区司法局在束河司法所建立“马锅头”调解室,“西余花华”女子普法队,放射女性光华,调解普法双向发力;创新使用“五分钟沉浸式普法”工作法,采取“上门送讲”的方式,深入辖区各娱乐场所、烧烤摊、集市开展专项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次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对辖区出租房租户开展深入细致的普法宣传;区教体局在古城区一中成立了古城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配有4名心理健康教师团队负责带动并培训兼职心理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丽江市新文学校,属于古城区属地管理的学校。主要招收12-18周岁曾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被免于处罚等符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未成年人。今年3月区教体局协调了招生工作,解决了普通中学难以教育、家长难以管教的学生入学问题。聚焦重要节点,抓住普法时效性。古城区公检法司、关工委等未司项目成员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五老”宣讲员等普法队伍作用,以抓住重要节点和民俗活动,利用赶集日或到人员集中的地方,联合多部门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语言视频、快板、情景剧、模拟法庭等“双语”普法等形式,以“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中华魂丽江情(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你应知道的法律那些事”“防范校园霸凌共创和谐校园”“法治宣传进校园,利剑护蕾在行动”“国家安全日”“国际禁毒日”等为主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援助法》《反家庭暴力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到区职高、福慧学校、文荣学校、祥和学校、白龙潭小学、祥云小学、黄山完小、文化完小、七河中心校、束河中心校等学校,七河镇、金安镇、祥和街道太和社区、义和社区等乡镇(街道),忠义市场、玉河广场等地开展法治宣传宣讲、学习培训、家长培训、禁毒宣传、国家安全等各类活动30余场次,受益人员29,305人,发放普法宣传单2,000余份、法治小册子2,000余份,送出法治购物袋500余个、法治围裙300余个,为活动现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近20人次,推出校园防霸欺凌系列情景剧4期,线上普法小课堂5场次。

聚焦阵地建设,提升普法硬实力。充分发挥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村(社区)法治文化场所、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文化阵地作用,在商业广场、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各景点景区等显著位置,将法庭搬到了村民家门口,变“被动式坐堂问案”为“主动式巡回办案”,点对点普法入人心;模拟法庭进村入校、“法官说法”“检察官读法”“律师释法”“警花说反诈”,普法释法入木三分;用活村(社区)干部、“法律明白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普法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运用法治名言、法治漫画、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展现法律常识和法治政策,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丰富法律常识,提升法治意识。

 聚焦任务落实,促进项目作用发挥。古城区未司项目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各方力量,齐心合力开展好项目工作。区关工委组织6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对辖区内10家网吧、网咖开展监督检查活动6;组织关工委办人员丽江综合广播作丽江radio护航成长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节目13;发动“五老”同志开展暖心行动,慰问古城区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古城区小百花幼儿园、古城区启辰幼儿园等3家幼儿园的外来务工子女,送去价值3万元的学习用品。区妇联以“建设法治丽江·巾帼在行动”活动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家长学校”等阵地作用,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到西安街道开展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主题的家长讲座。大研街道创新使用“五分钟沉浸式普法”工作法,采取“上门送讲”的方式,深入辖区各娱乐场所、烧烤摊、集市开展专项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次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对辖区出租房租户开展深入细致的普法宣传。西安街道对辖区内酒店、宾馆、ktv、酒吧、校园周边商铺等重点“涉未”场所开展清查整,排查是否在醒目位置悬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警示标志、是否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场所消费、是否存在向未成年人售卖烟酒等情况治;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宣讲2次;开展线上直播普法“和合西安普法小课堂”栏目3期,推进“如意妈妈”受省级媒体宣传报道,获得了51.5万的点赞;建设全长200米,由36块宣传展板组成的七星法治长廊,让辖区居民能够在家门口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文汇社区”益汇”课堂周末班本着让未成年人参加更多的有意义的宗旨,活动做到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共开展活动85期。金山街道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摸排行业场所是否存在雇用未成年人,娱乐场所是否明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识并严格落实,旅店业是否严格落实入住人员“四实登记”和未成年人住宿“五必须”等规定,压实行业场所依法依规经营主体责任,全力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七河镇以第二十七届“大美七河”文化节为依托,举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走进七河”活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法治古城、平安古城建设,1000余人参加。金安镇中心校坚持线下普法,落实法律常识到每一个人,特邀学校法治副校长、金安镇派出所民警、金安镇卫生院健康副校长等专业人员到校,围绕《民法典》《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多次开展防性侵、心理健康辅导、预防暴力等健康生活大课堂,让学生知法懂法。在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利用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健康手册、每周班主任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未成年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供稿:古城区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办公室)


云岭春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