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公益”创办人刘楠鑫:帮助50万乡村孩子圆阅读梦
养成教育 2023-12-09 分享到:

公益档案:

“毕业后公益”成立于2016年1月,由刘楠鑫等一群曾经在农村留守的青年,本着“帮助儿时自己”的初心于大学时期创办。近年来,该公益组织坚持“平凡向善、创造美好”的服务理念,聚焦“关爱留守儿童、赋能乡村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敢于拥抱梦想”的责任使命,积极探索推行“1213”公益模式,所发起的“毕业后公益图书馆”项目在全国掀起爱心狂潮:先后获得100余个地方政府单位、400余家知名企业、1000余位明星艺人、4000余位达人大V、5000余家明星粉丝团、10000余家爱心团体、45万余名志愿者、150余名爱心人士支持,撬动1亿多公益价值款物,为全国28个省份2000余所乡村小学建立图书室、科技馆等公益服务项目,捐赠课外读物300余万册,帮助50余万名乡村留守儿童圆阅读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他出身农村,童年在留守中度过,通过自己努力走出大山,融入沿海城市广州,在那里度过了最难忘的大学时光;

他热心公益,牵头发起“毕业后公益”,汇聚社会庞大力量,帮助边远农村小学改善阅读条件,捐建公益图书室;

他心怀爱心,带领团队积极探索“1213”公益模式,致力于为乡村孩子提供多元化关爱服务,促进心智健康成长;

他,就是广东省青联委员、广州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第五届优秀社会创业家、“毕业后公益”创办人刘楠鑫。

公益初心源自童年 留守经历涌起巨大能量

刘楠鑫的公益初心,源于自己的出身和经历。

今年28岁的刘楠鑫出生在永善县永兴街道吞都村一个普通家庭,村庄挨着奔腾的金沙江,与四川省雷波县隔江相望。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父母在他4岁时外出打工,每年回家一次,他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平时将为数不多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盼望着他们回家。

地理位置的偏远和学习资源的匮乏,让刘楠鑫的童年很是无趣。学习之余,他经常会一个人躺在山坡上捏几十上百个泥人,模拟军事家指挥打仗,也会望着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想象外面的世界,躺在地上看浩瀚的星空,身旁的萤火虫飞来飞去。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充满了自然意趣、很接地气的“农村生活体验”活动,却是一个孩子日复一日的留守生活。

直到读四年级的时候,刘楠鑫才阅读到人生第一本课外书——《阿凡提的故事》,那是他无意间“获取消息”后,与同学一起周末翻窗子去校长办公室“偷”来的。拿到书后,刘楠鑫一个下午就全部读完了,第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童年生活不仅仅只有贫瘠和孤单,还可以有童趣和色彩。出于对阅读的喜爱与兴趣,后来又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沉浸在阅读世界的他,甚至在放牛、割猪草和烧柴火时也拿着看,最后这本书被翻得“面目全非”,自己也不好意思“物归原主”。

对精神食粮的渴望,贯穿着刘楠鑫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也让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有一天能让那些像自己一样,渴望知识、热爱阅读的孩子,拥有许许多多的课外书,在宽敞、明亮、舒适的图书馆里,实现自由阅读的梦想,该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 

大学发起公益项目 千图计划号召高校学生

2014年9月,刘楠鑫考入广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走出大山的他被繁华的大都市和学校图书馆藏书量所震撼。刚上大学时,因为出身贫寒,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他便带着敬畏和好奇,开始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参加学校里的公益社团,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还先后干过发传单、做销售等各种各样的兼职,以此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2015年,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掀起新一轮热潮,“双创”成为当年度热门词。那一年,刘鑫楠正在读大二,周围的同学们纷纷开始操持着创业事宜,谈论着融资几百万元,多方合作开发新的项目……而他此时想起自己童年时对知识的渴求,想起大山里的孩子们质朴的面孔,心想:何不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搭建一个公益阅读募捐平台,为山区里的留守儿童们送去一份温暖与帮助呢?

于是,在“双创”氛围的感染下,刘楠鑫凭着年轻人敢闯敢拼、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很快把想法付诸行动,开始迈出公益创业第一步。刚开始,他尝试从身边同学募捐到1314本课外书,通过快递寄带给小学母校,留守的学弟学妹们对于书籍的到来无比欣喜。这次不起眼的小举动,让他找到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更坚定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创业之初,刘楠鑫首先想到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但是困难也随之来临。那时候,自己身边一无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无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于是,他便想着联合外校,特别是一些名校学生共同组建团队。

但对于一位普通高校的大二学生来说,身份、能力和经历都不足以让刘楠鑫有太大的号召力,但他依然对公益事业热情不减。年轻气盛的他将该公益事业美好愿景形成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配上一句热血的口号:“现在大学生,要做一件马云都做不到的大事”。

面对各种质疑,刘楠鑫提笔写了一封充满诚意的倡议书,想用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从感性的角度来打动别人。倡议书写好后,他让同学帮忙向外校学生宣传。就这样,刘楠鑫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让人看在眼里,正是这份热情打动了别人。团队顺利组建之后,刘楠鑫和小伙伴的公益之旅正式启航。

2016年1月15日,他以“让书有人看、让人有书看、让书成为一种力量”为行动理念,带领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500名大学生,共同发起了“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号召社会向欠发达地区乡村小学提供课外读物。为了找到合适的书籍,他们端着纸箱子到广州大学城各校园去现场募集书本。在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首家“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在清远佛冈的一个乡村落地。

随后,刘楠鑫把经验形成文本,组织团队成员集思广益、修改完善,很快一套全新的公益模式新鲜“出炉”。

2017年1月,他的团队又推出“千图计划”,号召全国各地1000名大学生加入公益计划,要求每一名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种资源去筹集2000册课外书,帮助一所家乡学校建设一个公益图书室。一时间,这个计划很快以社会实践的名义变为实际行动,迅速在全国高校形成燎原之势,开展活动超过1000场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动员近40万名志愿者在家乡建700余个公益图书室,其中超过七成是由大学生筹建而成。

正当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时,刘楠鑫和团队大部分成员面临毕业。和许多其他校园公益项目一样,“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面临着继续,还是中断的现实问题。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当身边的同学纷纷按部就班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或者就业时,刘楠鑫陷入了迷茫。但转念又想到项目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也得到许多人的支持,更寄托着山区留守儿童的希望,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自己无法轻易地放弃。最终,他和团队成员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这个项目,约定好继续一起走下去。

2018年底,“毕业后公益”团队从学生社团转型为社会化组织,标志着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相比校园而言,社会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好在这条艰辛的创业路上,他们并不孤单。在陷入资金发展困境时,广东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他们开设了“毕业后公益”专项基金,提供很多筹资经验,母校广州大学的老师也提供项目辅导、创业资助等支持,最重要的还有一群永葆公益初心的队友,用他的话来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而团队25个全职成员,大多数也和他一样,有着留守儿童的成长背景。

2021年,在团队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下,刘楠鑫先后成立了广州市白云区天天有益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广东省天天有益社会创业创新中心,作为日常横向和纵向联系的“大本营”。  

乐当阅读推广大使 撬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

曾经有很多人好奇地问刘楠鑫:你为何如此执着地去做阅读公益这件事?他若有所思地回答:“乡村要振兴,教育必振兴。”对乡村孩子来说,阅读是不断拓宽世界地图的过程,从一个家到一个村庄,从一座山到一片星空,从有限的认知到无限的可能,阅读浸润他们的成长,一点点打开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在人们都关注如何让群众爱上阅读时,刘楠鑫所考虑的却是阅读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这恰恰就是他“厚着脸皮”成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的主要原因。

作为“95后”,刘楠鑫一直把“集天下资源,为天下服务”作为座右铭,时刻铭记于心,不断鞭策自己在别具一格的创新创业路上拼搏进取,并希望凭借自己微薄的影响力,朝着聚集更多社会资源的方向上努力,为中国乡村阅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毕业后公益图书室”项目越发成熟,刘楠鑫注意到粉丝经济的庞大力量,新的公益筹款模式也应运而生。他带领团队发起“美好应援计划”,广泛号召明星艺人、向善追星的年轻粉丝团和爱心粉丝加入公益行列,为边远乡村小学捐赠图书,改善孩子们阅读条件,提升阅读品质。这一善举首先得到一个饭圈师妹积极响应,她主动提出合作意向,希望建立一家以偶像名字命名的公益图书室。仅仅7天,号召粉丝筹到5000册书籍和2万余元资金。

后来,刘楠鑫将该公益模式复制到不同的饭圈,和1100多个明星粉丝团合作公益应援。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从全国各地陆陆续续运来的快递堆积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的“毕业后公益图书室”总部。粉丝们还利用周末来帮忙拆快递、分类书籍,他们中有高中生、大学生,甚至还有已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刘楠鑫介绍,“大学生群体比较小,而且时间集中在寒暑假。明星粉丝图书室也是‘毕业后公益图书室’社会化运作的一个全新尝试,2018年以后,我们项目的推广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不再局限于捐书籍,还可以捐款、图书馆和图书角,俨然成为标准化公益产品。”

借助明星效应,粉丝团体参与的公益往往带来巨大的流量,也意味着巨大的关注。随着一个个项目在乡村小学落地见效,“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知名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纷纷涌入支持参与。目前,刘楠鑫创立的“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已成为国内支持乡村教育公益领域发展速度最快,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公益组织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实现 25亿人次的覆盖,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他个人分别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还先后被授予第五届优秀社会创业家、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广州市慈善人物,福布斯2020年度Under30精英、广东好人、澎湃新闻2021年度十大新锐人物,广东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精心谋划品牌项目 关爱更多乡村留守儿童

耀眼的光环和众多的头衔,并没有使刘楠鑫迷失方向。在走好公益长征之路上,他依然初心不改,笃定前行,带领团队继续向善创业,将阅读公益故事生生不息地续写下去。

作为大山里走出的年轻人,刘楠鑫无法像大佬一样往外掏资金做公益,但却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另一种可能性:人人都能做公益。同时,又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带领团队不断丰富完善“1213”(一个家园:毕业后公益图书馆;两大赋能:赋能教师、赋能学生;一个载体:阅读推广活动;三大抓手:在校关爱网络、在地关爱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公益模式,精心策划实施“守护花蕾计划”,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大规模地向全国各地投放和复制,让更多的乡村留守儿童受益。

从一个需要从老师办公室“偷”故事书的留守儿童,成长为让成千上万个孩子有好书可读的公益达人,这样的角色转变是巨大的。

谈及今后的打算时,刘楠鑫信心满满地说,“前段时间我们专程到北京拜访了行内专家,现在已规划了新的努力和发展方向,那就是深层次解决留守儿童心智成长的难题,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勇敢编织梦想,走出大山深处,去看更加广阔的世界。”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