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设了1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少年宫的阵地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景洪教育高质量发展。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探索“非遗进校园”、以“陶”育人成为“特色、特点、特别”校园文化名片。
走进绿树萦绕、红云般绚烂花朵歇满枝头的勐龙镇中心小学校园,一阵悦耳动听、旋律优美的字母歌——《阿卡拉》传入耳际;具有浓郁傣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陶冶楼、陶染楼、陶载楼直奔眼帘。
2008年,学校就开设了美工课,当时只在教室里由美术老师石东风用扫把苗教学生编制竹楼、小马车、小动物,材料受限、空间狭窄、学生渴望动手操作不能面面俱到,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学欲望,石东风利用课余时间到勐龙镇曼飞龙村向非遗传承人请教制陶技艺:在陶坯随慢轮旋转而出的圆润弧线里,在木板垫着卵石拍打出的清脆节拍中,先民的古老智慧沿袭至今。石东风说:傣陶是会呼吸、有信仰的陶。
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让古老的制陶技艺得以传承,让古老的“傣陶”住进校园,让孩子们见到穿越千年时空的技艺,学校专门邀请省级慢轮制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玉南恩进校传授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专门腾出乒乓球室作为美术课堂,酷暑铁皮房的闷热孩子们常常汗水湿透衣服,为避暑把制陶课搬到大树下……2016年学校新建了非遗文化园,古朴的竹楼、幽静的制陶环境,成了孩子们逐梦的乐园。学校围绕“陶承理德、润物成器”深度挖掘“陶”文化,真正让“陶”文化内力根植于乡村文化宫,全校2541名学生在“陶”文化的浸染中逐年成器,学校紧扣“陶生容”“陶生礼”“陶生静”“陶生慧”“陶生荣”“陶生力”六个元素,将“陶”文化蕴含的“宁静致远”理念渗透在学校各项管理与文体活动中,将“陶”入脑、入心、入行,16年磨一剑,润冶成器!
目前,少年宫有5989平方米的运动场、一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一个排球场、一座文化园、一个演舞台及少年宫活动室。2024年上学期少年宫每周活动时间80分钟,活动18周次,实际活动13次,一学期参与活动学生13650人次,活动总时长累计182小时。乡村少年宫以“陶”促教独树一帜,以“特”育人擦亮校园品牌82名各具才艺特长老师组成辅导员队伍,课外对学生开放27个活动项目:国画、版画、合唱、舞蹈、葫芦丝、手工制作、经典诵读、象棋、五子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傣族慢轮制陶、织锦、傣语、信息技术、科学小组、阅读等,82个兴趣组,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凭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项目。
勐龙镇西南与勐海县布朗山乡相连,东南与缅甸国土接壤,国境线78.39公里,是中国通往中南半岛最近的陆路通道,也是景洪市的“南大门”,伫立在国门的勐龙镇中心小学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的区位优势,学校有13种少数民族学生、云集全国各地商家驻足经商,吸引老挝、缅甸籍学生前来求学。针对多、古、奇、融的多元传统文化特点,为让学生在“爱心铸陶,立德树人”的教风里茁壮成长,在“陶载万物,博学求真”的学风中刻苦学习,在“韵陶有序,陶然友乐”的校风中护陶生容、熏陶生礼、韵陶生静、阅陶生慧、炼陶生荣、铸陶生力,培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文化的根筑牢教育理念,是学校一直的追求。
学校校长徐国飞对此感触颇深。他说:“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根本。学校将德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春风化雨般培养“四有”新人;“以陶育人”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4个方面深度提炼和高度概括,其核心要义是:“陶冶人、塑造人、影响人、激励人向上向善,学会做人再热爱读书”。
经过多年实践,“陶文化”品牌不断成熟完善,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融合学校文化特质和地方文化特色,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充满向上向善的美好寓意,深深植根广大师生心中。“陶文化”宛如淅淅沥沥的春雨,润物无声,成为领航思政教育、以“陶”育人的风向标。
徐国飞说,小学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小抓好素质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各类充满朝气、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公益活动等,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感谢景洪市文明办每年拨出专款5万元让活动持续有序开展,让边境孩子们也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近年来,乡村少年宫广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助推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精神的养成。“红领巾”小社团以教室、校园、活动室、操场为主要阵地,48个班级社团因“趣”施教,广泛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以及章哈演唱、葫芦丝演奏、织锦展示、造纸体验、书法比赛、傣语朗诵、象脚鼓舞表演、傣陶制作等共27个大项82个小组活动,将益智悦心与素质教育创意融合:每年举办画展、手工技艺、摄影、陶艺、造纸、书法比赛,收集作品800幅,挑选优秀作品200幅在校园展出,2022年有10名学生10幅绘画作品在法国卢浮宫参加国际画展,来自勐龙镇班飘村委会的布朗族学生岩应香毕业后酷爱扫把苗编制竹楼,离校后经常回学校与老师切磋制作技艺,考入大学制作竹楼美工作品《竹楼情歌》获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缅甸学生阿朵、三妹小学6年同学,与班主任朱彩玲缔结深厚情谊,亲切唤老师“妈妈!”回国工作后喜结连理,经常一家回到勐龙镇看望老师同学,学校成了他们的“娘家……”老师带着学生创作剪纸画、织锦画、人物画、风景画50幅作品展现在校园墙面,成为独特的风景,课间操由老师携学生共同创作完成傣、哈尼、布朗传统舞蹈在校园舞动这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比赛及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助推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017年湖南、陕西、贵州、广州全国10个省市校长前来观摩,浙江名师和浙江大学研究,五人连续三年前来体验“傣陶文化”。
勐龙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倾力打造“陶”文化校园名片促进教学创佳绩:荣获“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交通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西双版纳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西双版纳州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学校”、“景洪市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景洪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景洪市中小学校园文化优秀学校”、“景洪市教育系统关心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优秀学校”、“景洪市现代教育合格学校”“景洪市无烟学校”、连续荣获“景洪市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