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乡村孩子幸福起跑
——云南着力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
设施齐备的农村幼儿园
针对学前3年毛入园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幼儿入园难、家长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云南省近年来通过加大投入、与世界银行合作建设等途径,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促进基础设施提升、提档,公办、民办学前3年普惠性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农村儿童入园率不断提高。
农村学前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我们有独立校园,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杨老师是兰坪县河西乡中心幼儿园的一名幼教。她说,13年前刚到这里时,幼儿园只在隔壁的小学里有两间教室。后来,乡里将一栋闲置老房子划出来,幼儿园才算有了“家”。2013年,在各级各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幼儿园又有了漂亮的独立校园。
2011年以来,云南不断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先后颁布《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文件,夯实政策和制度保障。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等,投入专项资金57.93亿元,在全省同步实施了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1579个,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提升幼儿园2067所,并在3136所农村小学增设了附属幼儿园。
除了强化基础设施,云南还积极扶持全省各地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增加事业编制正式招录、小学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等方式,建设起一支拥有8.15万名教职工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学前教育提质增效。
2017年初,云南省向世界银行申请专项贷款,用于合作建设和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保障农村幼儿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目前,云南共有农村幼儿园6540所,在园(班)幼儿129.4万人,毛入园率平均达63.82%。
平衡资源配置缩小差距
西畴县4岁男孩李杰的爸妈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为了送他到5公里外的村委会驻地幼儿园入园,爷爷奶奶轮流背他上下学。“每天一个来回,半晌的农活就耽搁了。”李杰的爷爷说。
除了像李杰这样由于距离远导致入园难的情况外,农村地区还存在入不了“好园”的情况。“由于条件限制和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问题,在一些边远的村组,要么还没配置幼儿园,要么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不高,家长和幼儿在入园选择上空间较小,成本较高。”省教育厅有关人士直言不讳,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结构和地理地形、资源分配限制等问题,目前还无法普遍做到“资源平衡”。农村儿童入园远、入园难,家长负担重、选择少等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地区进行着积极探索。
玉溪市红塔区采取将辖区内民办、公办、城乡幼儿园混合编组,村组幼儿园“大组独办、小组联办”等模式,将全区划分为8个幼儿园大片区,通过开展城乡交流、研讨、学习、人员互派等活动,统筹公办、民办、城乡和村组幼儿园的资源配置。
楚雄州设立示范幼儿园奖补项目,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农村地区一次性投资100万元以上举办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的,给予奖励,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本在农村地区设立民办普惠学前教育机构。
在省级层面,2017年云南将怒江、昭通等6个州市列为试点,从每个州市遴选1个试点县,实施了321个高质量村级幼儿园的改造提升项目。同时,还在昆明、曲靖、玉溪、大理等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遴选23所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作为省级培训基地,实施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幼师培训,进一步优化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资源。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云南研究制定了《云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全省学前3年毛入园率将达到85%以上、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80%左右。农村与城市间、地区与地区间的资源和发展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全省城乡幼儿将同在一片学前教育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记者 刘 宇
来源:《云岭先锋》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