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五老”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添技鼓腰包
工作动态 红河州委老干部局  张映平、王宗林 2022-03-03 分享到:

“在老师的教授下,我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每亩地的收入比种粮食翻了三四,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金平县青年农民程向东高兴地对笔者说。由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等老同志创办红河州温暖农民工职业培训学校从创办至今,先后青年农民工开展了165培训,共计2万多人,培养了大批农村致富明白人、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中持续贡献“五老”力量。

青年农民正在温暖农民工学校上课.jpg

“没有钱怎么办?”2009年,红河州温暖农民工职业培训学校创办之初困难重重,首期投入就需要220万元。红河州老领导陈燕华面对困难没有退缩,她到各部门争取支持,三万、两万甚至几千元,就这样东拼西凑,在这支老干部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占地101亩,建有温室钢架大棚、养鸡场、养猪场、鱼塘、电教室、办公室、住房30间的红河州温暖农民工职业培训学校创办起来了。

杨为民(左三)介绍温暖农民工学校的情况.jpg

“要怎么发展?”学校办起来了,但学员的教室、学员宿舍设施非常简陋。红河州老领导杨为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00万元对红河州温暖农民工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培训内容农业种植、植保、大棚蔬菜种植及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所有参训学员免培训费、住宿费、就餐费连洗衣粉都免费发放,学习表现好的学员还有奖学金。经过13的发展,学校成了青年农民脱贫致富的孵化地,使近万家庭脱贫致富。

养殖专家杨飞讲解养猪技术.JPG

来自弥勒市的农民雷剑锋说以前我自己看书学习种葡萄十余年,总是种不好,那些教材不符合云南的土壤、气候实际。培训班是根据本地情况进行教学,短短20天培训收获超过过去10年摸索的经验,现在他的葡萄种植发展越来越好。10多年时间,无数的青年农民工从红河州温暖农民工职业培训学校走出去,学到技术后发家致富。

银发人才下基层 到田间地头讲种养殖技术.JPG

    陈燕华挪用母亲的养老钱16万元来办学,原红河州州总工会副主席蒋云鹏从家里拿了卡拉OK音响设备、照相机来给学员用。杨为民退休后立下铮铮誓言,忘我地投入到学校建设和青年农民的培训工作中。在红河州像他们的一样“五老”人员成千上万,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党,坚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持续为红河乡村振兴奉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