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宁县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充分挖掘“五老”政治、威望、经验和时空优势,以“三化”方式做实服务工作,以银发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学习教育常态化。县、乡两级“五老”志愿服务宣讲团成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史”教育、感恩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等内容,确定宣讲课题15个,先后有22名“五老”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42场次,15000余人师生、群众接受教育。以“中华魂”(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主题教育活动和“好书相伴·快乐成长”读书活动暨昌宁县第一届“书润茶香·阅读有你”主题征文活动为抓手,先后组织开展读书活动3场次,收集作品400余篇,鼓励青少年从小立志向、有理想。持续抓“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号召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引导师生增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法治教育长效化。认真落实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健全《昌宁县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实施办法》《昌宁县未成年人司法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2次,聘请30名“五老”加入合适成年人队伍,累计参与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22次。抓实法治教育宣传宣讲,发挥“五老”经验优势,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重点内容,针对不同青少年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年内累计开展法治教育宣讲22场次,8000余名师生受教。各级关工委组织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综治中心、儿童之家等资源,打造普法“小阵地”38个,开展普法活动120余场次,有效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联系服务多样化。全面摸排建立全县留守儿童工作台账,建立健全关爱帮扶机制,实现基层关工委班子成员全覆盖包保联系辖区内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服务活动累计55次,为留守儿童捐赠书包、文具等32套。聚焦全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帮扶等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五老”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广泛的优势作用,7名“五老”组成“网吧义务巡查组”,积极开展义务巡逻,营造健康、文明、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开展“爱心圆梦”助学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确定16名资助对象,落实资助资金2.8万元,帮助16名学子圆梦大学。
(供稿:保山市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