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探索嵌入式 协同育人新模式
经验交流 2024-05-23 分享到:


近年来,盘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结合疫情后的叠加影响,通过多措并举、多元融合等方式密切关注全区师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盘龙区金康园小学于20213月,在省民政厅的大力关心帮助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了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让全省首个校园社会工作服务站落地开花。学校依托驻校社工站,积极探索“1234+N”嵌入式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即:紧扣一条主线,守护儿童身心健康;融合两种力量,形成德育+社工新合力;聚焦三类群体,搭建有效沟通桥梁;打造四个维度,提供多元专业服务;实施“N行动)。近三年来,学校共服务学生26925人次、老师 340人次、家长1163人次,受益师生27265人次。金康园小学“1234+N”嵌入式心理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已成为云南中小学样本之一。

一是体教融合发展,铸牢身心健康基石。金康园小学于20159月正式开启课程改革新征程。学校立足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健全体教融合育人机制,以学生体质水平、运动习惯为切入点,构建以体育人生长课程建设新模式,通过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配比、促进家校结合、评价改革激励等多种途径,驰而不息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促进家长观念改变,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和进步,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都明显下降,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铸造了牢固基石。202311月学校《以体育人铸习惯锻体魄的生长课程实践探究》作为云南省唯一代表,成功入围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最高SERVE奖。

二是社工合力服务,呵护阳光心灵成长。为解决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缺失、系统性不足、师资匮乏等实际困难,通过健全体教融合育人机制、引进社会工作服务、探索嵌入式驻校社工服务新模式、构建家校双社暨家庭、学校、社工、社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服务体系等途径,多维度、全方位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培育学生阳光心理品质,取得积极成效。从搭建一个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组建一支多元人才服务梯队”“打造一面校园能量墙”“每班设置一个心灵驿站”“每周开启一段暮醒小时光”“每学期启动一个心理健康月六个一行动,系统化常态化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服务。截至目前,学校社工站共接收书信918封,平均每天5封信,回信率95.32%;设置15个活动小组,开展小组服务100余次;在全校性范围内开展周主题活动50个、校园主题活动11个和204节社工课堂。三年来,省民政厅累计投入40万元助力引进嵌入式驻校社工服务。202311月,省民政厅联合学校制作的社工服务微电影《以心沟通 向阳生长》获评第十届亚洲微电影技术节中国民政单元最佳作品奖,实现了金康园小学社会工作服务经验的辐射推广。

三是立足专业发展,探索多元新机制。金康园小学立足全国学校社会工作处于零星散发状态的实际,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举措。一是不断完善专业人员配比。注重从学校教师中培养社工人才,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截至202311月,金康园小学已从学校教师中培养具备专业资质的初级社工7名,协助社工站专职社工共同营造利于学生、家长、老师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探索建立驻校社工为少年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长效机制。计划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校点设置驻校社工服务站,在人数较少的校点设置社工服务点,向社会组织购买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合力做好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工作。同时,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支持中心,对服务进行统一规划、培训、督导和第三方评估。三是探索心理社工与高校双向联动。计划按照心理社工与学生人数的科学配比逐步增加社工人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与有社会工作专业设置的高校衔接联动,既为心理健康专兼任教师到高校提升能力学习,也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创造条件。

下一步,盘龙区将通过加强金康园小学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加试点学校建设,在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营造阳光、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呵护少年儿童快乐成长。  


云岭春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