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保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聚焦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工作导向,积极创新“1244”工作法、努力探索“四有”工作新局面、切实做到“六个着力”,实现了工作的提质增效。 第一,着力创新理念,握好思想引领“指挥棒”。一是树牢“思路决定出路”的思维。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彰显关工委组织的特点特性,明确了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2项工作上有所作为的工作要求,切实为保山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关工委的贡献。二是深化“有为才有位”的认识。鼓励各级关工委组织主动作为、尽力而为,凡是有利于关工委工作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事情,就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做实、做好,不断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让组织满意,努力赢得部门的存在感和认可度,年度新增创新工作事项14项。三是拓展“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识。坚持“打开大门做关工委、敞开胸怀做关工委”,调动各级、各方力量,做到齐心协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年度与团市委、保山学院等部门达成合作事项12项。 第二,着力抓纲带目,扭紧方法赋能“总开关”。一是创新“1244”工作法。探索出确定一个思路、奋发“有为”,明确两点要求、工作“有法”,制定四条原则、操作“有度”,细化四项任务、落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二是科学明责定责。年初及时召开全市关工委年度工作会议,系统总结2023年工作,科学部署2024年工作,明确工作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工作原则和基本任务;以文件形式下发《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具体工作任务事项21项。三是加强督查调研。年度分别到五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调研6批次20余天次,到县乡村和学校召开工作座谈会20余场次,在基层召开工作项目推进会8次。四是采取“1+N”工作方式。采取多向合作、深入一线的方式推动工作,年度与隆阳区合作5项、施甸县合作3项、腾冲市合作5项、龙陵县合作3项、昌宁县合作3项,与其他部门合作4项,既调动了积极性,又整合了资源。促进形成了每个县区都有特色亮点工作,各县区之间比较竞争的生动局面。
第三,着力担当作为,聚焦组织保障“驱动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坚持工作需求导向,持续在优化市、县、乡、村四级关工委工作力量上下功夫,采用机关、企业、学校等不同主体之间建立联合关工委的形式,盘活各级各部门现有工作资源,解决基层关工委组织“空转”和“虚化”的问题。年度与市民政局、市工商联联发《关于在行业协会和商会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努力推进在协会、商会中建立关工委组织。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按照“有信仰、有爱心、有能力、有身体”的标准,进一步推动建立有人干、愿意干、干得成事情的关工委工作队伍,截至2024年底,市县两级关工委有专兼职工作人员50人、乡村两级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近6000人。目前市、县两级全部配齐“五老”工作班子,基本兑现“五老”工作补贴。三是畅通工作机制。利用主任办公会、联席会议、工作专班等形式,充分发挥好市关工委各成员单位、各级关工委的作用,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努力建设上下贯通、左右通畅的关工委工作局面。年度联发了《关于开展关心关爱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争取到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 第四,着力正向正行,牵牢立德树人“牛鼻子”。一是唱响“主旋律”。制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通知》,开展“红太阳颂·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诗词书画巡展,举办专题读书会,向全市部分中小学配发《毛泽东故事》读本3500册。二是组织“中华魂”活动。安排专项经费5万元,下发开展“中华魂”活动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中华魂”书画、演讲比赛活动,获表彰达180人次。三是举办宣讲会。组织“五老”走进基层、校园,积极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四是组织“德育进校园”活动。组织退役军人、文化工作者等到青华海小学、永昌小学、板桥中学等开展活动4次,发放书包和学习用品40余套。五是建设示范点。4月17日,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云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六是开展主题活动。与富滇银行、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腾冲市关工委联合开展“大国边疆,青春守护”活动,向猴桥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发放学习包55份。 第五,着力春风化雨,下足关心关爱“真功夫”。一是争取国家级项目。对接国家关工委、安利基金会“健康童乐园”公益项目,在腾冲市对口帮助22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补助5万元,共110万元。二是实施省级项目。争取省关工委、省民政厅青少年脊足疾患预防与矫治公益活动试点项目,深入隆阳区、腾冲市9所中小学校筛查6000余名学生,为140余名学生提供免费矫正支持,项目扶持经费达80万元。三是召开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座谈会。3月21日与腾冲第一中学部分救助学生召开座谈会,通过面对面交流关心关注救助学生身心健康。四是开展“爱心圆梦”助学。安排专项经费15万元,资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81名。五是组织普法活动。购买《家庭教育促进法》200册,发放给干部职工及挂钩村群众;深入隆阳区辛街乡汪宣村开展留守儿童开学季普法活动,发放书包、水彩笔等学习用品40余套。六是协调公益援助。协调上海登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公益资助学生25名(大学生23名、高中生2名),年度资助金额35.58万元;吸纳整合资金2.2万元资助腾冲第一中学家庭困难学生11名。 第六,着力典型引路,抓住项目工作“金钥匙”。一是开展书画巡展。联合保山学院、湖南保山商会、屏山书画院开展“红太阳颂·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诗词书画巡展进校园活动,争取社会资金2万元、公开征集书画作品56幅,面向全市学生进行展览,以伟人崇高精神风范为广大观众提供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二是举办夏令营。联合团市委、保山学院、保山中医专、昌宁县关工委,筹措经费9.8万元、服装100套,在温泉镇中心学校举办“同心圆”夏令营活动,有26名大学生志愿者、6名在职教师、80名留守儿童参加。其中“滇‘希’筑梦,同心圆梦志愿服务队”成为共青团中央“2024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2000支入选团队之一,将争取成为获全国表彰的200支团队之一;开展《边境山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编写《“同心圆”志愿活动操作规程》为类似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边境地区‘一老一小,牵手同行’老幼共融志愿服务项目”入选省社科联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三是组建传承队。联合龙陵县关工委、腊勐镇,依托松山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松山爱国主义志愿传承队”,目前协调《滇西抗战史料汇编》1套,人员组建完成,并开展了相应培训。四是打造“国门关工委”。联合腾冲市关工委、猴桥镇建设国门关工委,目前下发实施方案,召开建设调研会议4次,正在联合有关单位,筹备组建国门关工委工作组织,以及申报相关资金项目。五是成立合唱团。联合施甸县关工委和中国地质大学,在由旺镇建设“大地暖阳”留守儿童合唱团,目前已召开筹备会、推进会,正在解决相关难点事宜。六是建设书屋。联合隆阳区关工委、保山新华书店,在汉营润泽中学建设“关新书屋”,协调4万元资金、价值3.8万元图书,10月31日揭牌投入使用;联合隆阳区关工委筹集资金2.5万元,协调《滇西抗战史料汇编》1套,在板桥中学(远征中学)建设“远征书屋”,目前已经投入使用;联合保山新华书店,协调价值5000元图书,在龙新乡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关新书屋”。 (保山市关工委秘书长王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