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老干部发挥作用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引导老干部当好“社区居民‘服务员’、家乡建设‘领航员’、文化传承‘守门人’、少年儿童成长‘守护人’四个角色,彰显银龄担当。
当好社区居民“服务员”。组建绿春县老年大学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大兴镇园丁小区银发管家服务队等6支“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队伍融入基层治理,引导老干部在所居住的村(社区)亮身份、树形象、做奉献,助力社区治理,并化身银发管家,在社区担当“老党员”“老娘舅”“老主妇”“老主事”,解决社区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车位乱停乱放等30余个,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支撑力量和依靠力量。
当好家乡建设“领航员”。凝聚银发力量,为家乡送智慧,送资源。开展“银发先锋上讲堂”活动,针对农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群众收入相对较低等现实困难,鼓励银发人才到边境一线讲理论、授专业。通过“双语”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同村民共话近十年家乡的变化等,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边疆民族群众心中,进一步筑牢边民爱国守边思想防线。把课堂“移”到茶山上、猪舍里,开展生猪养殖、茶树种植管理、茶叶采摘加工等技能培训,通过种养殖技能的提升,切实提高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年共开展东仰银发先锋讲堂6期覆盖群众580余人。调研观摩重大项目。今年来,组织老干部调研观摩了三猛乡脐橙种植基地、戈奎乡梅东村八角种植地、平河镇平昆村及戈奎乡虾巴村农文旅产业项目,提出意见建议15条,为家乡建设添加银色动能。
当好文化传承“守门人”。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引导他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各显所长,助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绿春县退休干部卢保和策划创办绿春博物馆,成为保护研究世界哈尼族文化的中心场所,他潜心竭力挖掘、传承、保护、发展哈尼族文化。出版了《绿春史话》《沧桑一世常福百年》《中国绿春哈尼族哈欧人文化实录》(与人合著)等反映本土文化的著作,收集整理了哈尼族叙事长诗《都玛简收》,并费劲心力申报推荐,使之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绿春县退休干部叶能生醉心于绘画研究,以精湛的创作技艺和饱满的艺术热情,创造出多幅精品,荣誉满满,2023年本人所指导的作品《我们的教室》,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活动,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甲组二等奖,本人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县内展览,并在红河州老年诗书画期刊上发表。
当好少年儿童成长“守护人”。引导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用实际行动为下一代赋能。普法宣传进校园。组织“五老”成员通过巡回宣讲的方式到抵边乡村学校为2000余名中小学生讲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我身边的守边故事等内容,告诫孩子们从小懂法、守法,同时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教会他们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开展离退休干部就近与身边留守儿童结对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的方式,不定期开展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五老”积极向省关工委争取资金6万元,在戈奎中学建设“留守儿童之家”1个,目前县关工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6个,为留守儿童搭建了成长乐园;关爱困境学子。今年,县关工委开展“五老”帮扶困境青少年7人,捐助资金3500元。
(来源:绿春县委组织部 罗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