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将“五老”所长与青少年所需有效结合,切实发挥“五老”独特优势作用,以“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为抓手,开展教育引导、关爱帮扶活动,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突出“党建带关建”,牢牢把握关工委组织的定位,坚持党组织统一领导,不断加强关工委建设。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元阳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结合实际,设置村(社、校、企)基层关工委14个,建成县、镇、村三级工作体系;选优配强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把县处级老领导和老干局、教体局、团县委等主要领导调整充实进关工委,并构建各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参与的大关工格局。基层单位依托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为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关工委会议制度、工作通报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促进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关工委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切实做到工作经费、工作力量、工作阵地、工作机制保障到位。
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和“五老”专长,组建“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禁毒“阿波”志愿服务队、科普教育组、乡村振兴帮教组等专业组,有针对性开展各项教育工作,促进了“五老”作用发挥。
由“五老”组建的“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以元阳县南沙镇中心小学为试点,开设“哈尼小然谷”民族文化传承班,深入挖掘“哈尼哈巴”文化资源,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设计《四季生产调》《哈尼阿培聪坡坡》《梯田的起源》《矻扎扎的歌》等专题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熏染。目前,有54名离退休干部担任南沙镇中心小学“银发教师”。
县关工委组建禁毒“阿波”志愿服务队,联合团县委、县政法委、县公检法机关,组建法律法规宣讲队,用少数民族语言到县各学校开展普法宣传。联同元阳县禁毒大队走进元阳县南沙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展出展板300余块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教育师生2.6万余人次;组织动员全县广大青少年和少先队员5万余人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并开展各类正能量活动,引导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组建乡村振兴帮教组,依托“结对组合+传帮带”“老专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联合国内、省内各高校农业、林业方面专家在乡村振兴示范点、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产业园区等地开展调研培育经济林果新品种,老专家们深入一线技术指导10场次90余人,协助举办各类产业培训6期120余人次,呼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暨“银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已实现温带水果品种桃子、李子在元阳种植成功并挂果产出。
创新推行“红色存折”“银色储蓄”积分兑换模式,制定《离退休干部积分管理制度》,按照提供服务的类型、内容、影响分别设定2分到10分不等的分值,奖励积分项目主要包括参加经济发展、综治维稳、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创建等内容,激励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通过积分奖励、实物兑换的新方法新载体,组织以离退休干部党员为负责人的志愿服务队开展“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梯田‘阿波’守护良田沃土”“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等活动80余次,有效激发了“五老”的内生动力,为元阳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通过开展积分制管理,形成“组织点单+班子下单+老干部接单”的管理模式,即坚持组织牵头,班子带头,结合县关工委、延研会、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队、帮办代办、关爱老弱、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100 余次,兑换积分3次。
(来源:“红河老干部工作”微信公众号)